大三那年,应学院要求去参加全校“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在兄弟学院同学们各种高大上的职业名称中,比如什么珠宝鉴定师、有机合成工程师……犹记得台下评委老师对“医药代表”等营销岗位的内涵点评,当时我心想,医药代表怎么了?难道医药相关专业的学生不读研究生不搞科研选择医药营销类岗位很丢人吗?

后来在校企实习合作过程中,我从两家企业里选择了那家提供医药代表岗位实习的上市企业,没有接受提供商务专员实习机会的企业。同一个宿舍四个人,两个考研的,一个考公的,只有我一个拖着行李箱去上海。等到正式毕业后就进入一家中外合资药企,得到了一个区域“学术推广经理”的头衔。

刚毕业,一切都是新鲜的,特别是这个学术“经理”的头衔,每次开科室会或协访时,听到医药代表同事向客户介绍“这是我们公司的学术经理”,都有一种“倍体面”的小窃喜。

不想还是我太年轻,逐渐发现,和医药代表的直接领导地区经理比起来,虽然岗位名称都有“经理”二字,然而此经理完全非彼经理。

学术经理VS地区经理:薪资待遇

首先,地区经理的收入可以甩刚毕业的学术经理几条街,两者不可同日而语。起初月收入五千左右,花钱上班说的就是宝宝本人了,又要垫付差旅费,又要添置“体面”的服装鞋包,还有一些职场人际关系的花销……其中差旅费占大头,以至于每个月我的差旅费总金额竟比工资卡收到的钱还多……再加上公司差旅费报销是有周期的,最捉襟见肘的时候唯一的一张储蓄卡余额不到500块。那时候还没有支付宝花呗,入职第一个月,父母又资助了我几千块的差旅费,直到我申请了人生中第一张信用卡进行资金周转,才终于挺直腰板“自力更生”。 

学术经理VS地区经理:管理方向

其次,地区经理是真正的管理岗,下面一般带4-8人的团队,履行领导职能,不像学术经理,光杆司令一枚,手下半个兵都没有。一次省区经理看我在翻德鲁克的《卓越管理者的五个习惯》,调侃道,“你管理谁?”我脱口而出,“管理我自己”,我们相视哈哈大笑。 

学术经理VS地区经理:工作模式

最后,也是笑点最多的地方,地区经理一般常驻辖区,除回总部述职或外出参加相关会议等,不会有长期出差的安排。而学术经理恰恰相反!只有回总部述职的那几天,才能安安稳稳在同一张床上连续休息几天。有一次半夜,我突然从酒店的床上惊醒,“我在哪里”?突然想起来哦,是在北京,昨天还在天津……又倒头就睡。 

有个电影叫《在云端》,讲的是男主就职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一家专为其他企业提供裁员服务的公司,一年300多天都在出差,几乎以机场和酒店为家。当时有朋友告诉我,你和男主很像啊,唯一的差别是人家是在云端,主要交通工具是飞机,是空中飞人,你这个是在地上,高铁达人……

退房时把睡衣忘在某个酒店的情况偶尔也会出现,每次都要感谢前台的邮寄服务……还有如果需要网购,就必须要预测自己的出差行程然后准确选择收货地址……

24寸行李箱,里面除了生活用品还有工作资料,每月25天和我形影不离,由于容量有限,很多东西磨损速度非常快,做“学术经理”1年内,就磨坏3双鞋,报废了两个电脑包,学会了很多冷门知识,比如熟知哪个牌子的行李箱质量上乘,哪个酒店的枕头最符合我的睡眠需求……在各自区域工作的时候,部门内部同事相见都很难得,大家都是一个人一个区域,偶尔会在跨区域学术年会的展台见到他们,竟也有一种终于找到组织的激动感。 

要想找一份理想的工作,离不开自我特点和岗位需求的匹配,每个岗位都有自己的酸甜苦辣,比如学术经理必须要具备随遇而安的心态,出差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比如临时增加某地行程或某物突然罢工,不得不灵活添购物品。乌鲁木齐买鞋,昆明添电脑包,贵阳加毛衣这些小插曲都是常规操作,无需大惊小怪。

或许你的收入根本不是真正的“经理”档次,但大家称呼你一声经理,更多是出自于对你专业度的认可,这两个字也不断在鞭策我们营销人一路前行。想要找到真正体面且高薪的工作,除了不断提升自我,更少不了好平台的加持,比如医脉同道,上面就有很多真实且优质的医药好岗位。